哈士奇家猪等于什么?
哈士奇家猪等于什么?
内容:这两天,微博上出现一个热门话题——“哈士奇家猪等于什么?”,问题出自某品牌猪肉的广告语:“世界上有一种猪,叫哈士奇”。网友根据广告中狗狗的图片,加上自己的恶搞脑洞,引发了新一轮娱乐狂欢。
该品牌猪肉的广告语“世界上有一种猪,叫哈士奇”引起极大争议,于是有个网友脑洞大开,假设,如果把哈士奇的眼睛用黄色标志封闭,并去掉哈士奇的尾巴,那么这头“猪”和正经八百的家猪就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出来了。“如果你不认识哈士奇,光看广告语和这个照片,你会怎么想象?”网友“艾丝珀”说,“哈士奇的家猪等于什么,这个答案可以是任何答案。但我觉得它更可以是什么都不等于。”
部分网友将广告图片中的哈士奇P成了招财猫、企鹅、腊肠犬、柯基犬,甚至出现了一只有兔耳朵的迷之生物。还有些网友则直接编了顺口溜:“像考拉,不是考拉,哈士奇家的猪,不咬人,不挠人,以吃草为主。”
另一个版本则是:“世界上有一种狗,叫哈士奇”。这个主题的恶搞图片更是五花八门,从警犬、搜救犬、贵宾犬、腊肠犬、撒摩耶到柯基犬、边牧,甚至柯南中的小狗都来遭了毒手。有网友调侃,“二哈要是知道它的形象代表了一类狗,估计死也得挺着。”
2014年11月,台湾一家咖啡厅因为菜单上的一条狗叫惹上官司,这家咖啡厅以“二哈”作为经典单品,于是把这条菜单上的狗名修改为“吉祥”。台南县市民李姓男子对于二哈更名为吉祥甚为不快,他认为,将狗的名字改为吉祥不具正当性,显然侵害了二哈所有权人的权益。
但是,恶搞、P图成了一种世界性文化,文化学者朱亮新说:“作为一种网络文化样态,恶搞的本质是幽默、诙谐,是建立在戏仿、挪用、断章取义基础上的创造性诠释,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他看来,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恶搞对象主要有三类:政治人物、影视作品或音乐作品,还有自然与人文景观。恶搞作为一种网络文化,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相反,“恶搞在文化层面,反映了当前青年网民普遍存在的无厘头文化心态,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希望表达一种‘娱乐至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