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癣属于什么菌?
不是细菌,是一类真菌的统称。 猫藓,又称猫席癣(Furuncle)是由猫咪身上的一种真菌一皮肤浅表感染的寄生虫一毛癣菌科(Trichostomataceae)毛癣菌属(Trichosporum)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皮肤病。由于该病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因此给宠物和主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目前发现的毛癣菌属真菌可分为5种,即犬小孢子菌(Canis sp.)、石膏样小孢子菌(Spp. Catarhineus)、须癣毛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异形癣菌(Hymenolepias heterogena)、腐生性毛癣菌(Pityrosporum giganteum)。其中,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是主要致病菌,并可引起人类感染。[1][2]
这些真菌的致病性各不相同,有的只侵染毛发,有的既侵染毛发又侵染皮脂腺,但都以侵害毛发为主;真菌不仅侵犯皮肤表面,还会侵入毛囊下部和皮肤黏膜细胞,造成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出现局部脱毛、鳞屑、渗出、结痂以及瘙痒等症状,如果感染部位在四肢,还可能会影响行走,导致步态不稳甚至跛行。[3][4] 但是,并不是所有携带有真菌感染的动物都会发病。这与动物的个体差异、免疫系统功能、真菌毒力和数量等因素有关。外界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强度、湿度等也会对真菌的感染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多数毛癣菌属真菌对紫外线不敏感,但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病毒的复制能力增强,并且能够抑制皮肤细胞的增殖,使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如果不对症治疗或者治疗不充分,很多动物的毛癣菌感染会转变为慢性感染,此时虽然体征逐渐消退,但是菌体仍在继续繁殖,并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由真菌组成的“盔甲”,使药物很难渗透进体内发挥直接杀灭真菌的作用,致使治疗失败。而频繁更换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却难以彻底清除体内的真菌。临床用药原则应为“足量足疗程”,切忌“见好就收”,以免前功尽弃。[5] 对于患有毛癣菌感染性皮肤的动物,应及时治疗,以防扩散至全身。还应加强日常护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并及时修剪感染部位的毛发,以利创口愈合。应尽量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特别是面部及手部等暴露部位,以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