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猫咪有狂犬病?
1.观察行为 患有狂犬病的猫,一般会表现出异常恐惧、不安、喜欢吠叫、喜欢咬人以及爱啃骨头等异食癖;
2.观察状态 患犬的食欲会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不吃,体重减轻,精神沉郁;
3.观察口腔 口腔内可能有唾液过多或者牙周炎引起的口臭;
4.接种疫苗 根据疾控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国目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犬瘟热细胞载体疫苗和犬五联灭活疫苗、犬四联灭活疫苗等品种。
其中,又分为幼犬疫苗和成年犬疫苗。 对于刚刚买来的小猫,如果不确定是否接种过疫苗,且购买渠道不明的情况下,建议全部采用疫苗的免疫程序,对小猫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已经明确接种过疫苗的小猫,只要按照正确的免疫程序注射疫苗,一般都不会得狂犬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疫苗,都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一般是每年)注射一次,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如果不按时给宠物打疫苗,一旦感染发病,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都会提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是否曾经接种过疫苗,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的动物,都必须立即清洗伤口。
因狂犬病的感染率与当地的流行情况、宠物与患病动物的接触机会、该地区的免疫程度等因素有关,狂犬病流行区的患病率高。患病的猫、犬、狐狸、黄鼠狼等病兽及带毒动物是传染源,患病动物的唾液腺和脑内含有大量的病毒,患病动物常通过咬伤传播病毒,该病一般不会垂直传播。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不过一周, 长者可到数月甚至更长,但过长的潜伏期极为少见。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两期,即为兴奋期和麻痹期,大部分病例均同时表现两个阶段的临床症状,但也有部分病例只表现为麻痹期,即为哑犬型。狂犬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2—3周,最短10天,长者能数月甚至更年。此期常被忽视。患犬常有厌食、嗜睡、发热等症状。
2、前驱期或渐进期:一般持续2—5天,患病动物变得不安,易激怒。开始喜欢躲在黑暗处,随后不愿进食进水,常饮脏水(如尿液、痰盂、便池等)。最突出的症状是对声音、触摸、光线有高度的敏感性、易受刺激而引发神经兴奋性反应。在本时期中有的病狗会出现异嗜甚至会吃煤块、木炭等。有的病狗会显得黏人、高兴、兴奋,与平常不同。本阶段末期,患病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咽困难、吞咽肌肉不协调、流涎、痉挛等症状。
3、神经症状的明显期或狂暴期,一般病程3—4天:患病犬性格明显改变,变得胆大妄为(如通常怕主人的病犬变得敢冲人狂叫撕咬,通常怕火、光、水的病犬变得敢乱闯乱撞),恐水(通常喝水、玩水的病犬,看见水会恐惧、烦躁、痉挛 甚至咬水桶;饮水时因喉管痉挛而下咽困难,出现呛水,头后仰等症状),双相神经症状即同时出现神经麻痹症状和神经兴奋症状。神经麻痹症状的具体表现是后躯、四肢、面部等神经传导功能失调,引发被毛逆立、后躯、四肢局部或全面神经麻痹,尤其是后躯麻痹最为常见。神经兴奋症状的主要表现是大量流涎、痉挛、恐惧不安及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差等。(通常患病犬会出现大量流涎、张口、恐惧、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痉挛、肌肉收缩力减弱、反应迟钝、运动不健全、喜光怕黑,乱闯乱撞等症状),最终因呼吸和心力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