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狗狗流产原因?
布鲁氏杆菌病又称布氏病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等家畜以及猪等其他动物。此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及其排出物;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和消化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可呈现急性或慢性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及肝脾、淋巴结肿大。本病属国际性人畜共患病之一,在世界上广泛流行,在我国分布于全国各地[1-3]。 布鲁氏菌不仅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而且也存在于其组织器官、分泌液、粪便中,并能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而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人类发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绵羊株、山羊株的致病力最强,猪布鲁氏菌和人型布鲁氏菌的毒力较弱[4],所以布鲁氏杆菌病容易在畜牧养殖业中传播扩散,给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已经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安全[5]。目前,对本病的研究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但是疫苗在预防和控制该疾病上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对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布鲁氏杆菌为革兰阴性微球菌,无芽孢,有鞭毛且能运动,形态多变等特点,传统细菌学检测方法较为繁琐复杂,难以满足实际检验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领域,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先进的病原体诊断手段之一。同时基于多重PCR技术的分子检测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多重PCR是在单反应体系内实现多个靶基因扩增的一种新型PCR技术,是将若干基因序列相同的基因为一对引物设计出一组多重PCR反应体系,使目的片段在一次反应中得到分离的技术[6],与常规的多靶点PCR相比,减少了PCR的反应步骤,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和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多重PCR技术逐渐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当中,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自1987年Bastiaansen等人首次报道将多重PCR技术应用到病毒的基因组研究中以来,该技术在病毒基因组的检测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细菌鉴定方面却鲜有文献报道。因此本文建立了布鲁氏杆菌检测的多重PCR方法,并对相关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旨在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