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驱虫药什么时候喂?
体外寄生虫分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寄生虫,如蜱、虱等,这些虫子需要叮咬狗狗的皮肤,吸食狗狗的血液,所以会传播疾病给狗狗。 而体内寄生虫则主要包括蛔目、绦目、吸目的寄生虫,比如蛔目中的蛔虫可以引发肝炎和腹泻;绦目的绦虫能够引发消化道刺激症状,引起消化不良;而吸目的寄生虫则会诱发比较严重的胃肠道炎症,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蚊虫也开始四处出没,如果主人没有给狗狗进行有效地驱虫工作,那么狗狗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 目前市场上狗狗使用的驱虫药主要分为外驱药和内驱药两种。其中外驱药主要作用于体表的寄生虫,比如螨虫、跳蚤、虱子等;而内驱药主要针对的是消化道里的寄生虫,比如蛔目、绦目和吸目的寄生虫。 所以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无论是外驱药还是内驱药,在使用前都需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医生指导来进行用药,千万不要随意加大剂量或重复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一般情况下,在给狗狗进行首次驱虫的时候,建议选择广谱性的驱虫剂,这样可以更好地杀灭体内的外的寄生虫。而在之后地定期驱虫中,则可根据情况选用广谱性药物或者针对性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用何种驱虫药物,都要保证药物的疗效,因此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类药物(特殊药物除外),最好能做到交替用药,防止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对于幼犬来说,由于抵抗力较低,不建议过早地进行驱虫。而当狗狗年龄达到3月龄以上并且体重超过10斤时,方可考虑进行驱虫。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驱虫之前,要确保狗狗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疫苗注射程序,未患有任何传染性疾病。同时,在接种传染病疫苗期间不需要停止驱虫,因为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才会逐渐升高,此时正好可以给狗狗进行一次很好的驱虫工作。而如果狗狗感染了某些寄生虫,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当然,在为狗狗驱虫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做好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干燥清洁,定期消毒,以防止寄生虫的再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