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常痒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皮肤有一层薄的角质层,这层角质膜会防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防止灰尘、虫类的进入。这就像给皮肤穿了一层保护衣,既美观又卫生。但有的人因为皮脂腺分泌过旺或外出工作等原因,没有及时清洗耳朵导致耵聍(耳屎)积聚,成了“油耳”;也有的人因遗传因素天生“油耳”。 正常的耵聍呈淡黄色,粒状,表面光滑而坚硬。但如果长期不清理就会发酵、腐烂,形成片状或块状,即所谓“油耳”。这时耳朵里的臭味就是由它发出来的。如果耳朵里并没有积太多的耳屎,但整天都嗡嗡作响,感觉有东西却怎么也掏不出,也要警惕是不是“油耳”导致的。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耳道(俗称“耳孔”)是弯曲的,外侧壁上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突起,称为耳道褶。这种结构使耳道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平时即使进水也不容易进水。但是有的人耳道过于宽大、平坦甚至呈直线,没有耳道褶,此类人更容易进水和进异物。 有些人喜欢用指甲、发夹等尖物挑弄耳道,或者自己用发簪、耳勺掏耳朵,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由于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和黏膜相连的部分只有薄薄的皮下组织和纤维组织,如使用不当,容易刺伤耳道引起感染。尤其对于小儿,更不宜随便给他挖耳朵。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擦洗。如果是“油耳”,可以每日早晚各清洁一次。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看医生。 • 耳朵疼痛剧烈,特别是当伴有呕吐、腹泻,或同时有发热、寒颤时; • 耳朵发出恶臭,或用纸巾擦拭耳朵时,纸上附着的颜色愈深,说明耳道内的污垢可能愈多; • 当听到有人讲话时,头歪向一侧并用手指摸对侧耳道并有分泌物自耳道流出,应尽快就诊; • 宝宝不断抓挠耳朵、拉扯耳垂,并且反复舔嘴唇、牙床,出现类似“抽风”样动作时要小心耳道感染; • 小儿哭闹不停,并伴有发烧; • 宝宝经常用手揉眼睛、鼻子或抠鼻孔,应检查是否有虫子钻进他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