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有应急?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机体受到各种不同刺激因素,如不良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等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异性全身适应机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动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变化做出调节而使机体处于内环境稳定状态(homeostasis) 。当上述刺激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时,则导致动物产生与外界刺激源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即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2-4]。
1936年,美国生理学家Selye首次提出应激的概念[5],认为应激是生物组织对各种有害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1987年美国生理学家Sloan出版了《The Stress of Life》一书,将应激定义为个体面对不同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适应响应的生物学过程[6],指出应激是一个由刺激——行为性预期——生理及神经化学变化三个基本成分构成的复杂过程。
目前对于应激的定义多采用Sloan的观点,即“应激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是机体对威胁其生存的刺激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的应对反应.这种刺激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以及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7],这一概念强调了应激的非特异性特点及其产生的内外因双重作用机制。从应激的反应特征来看,应激具有急性相激素(acute phase hormones,APHs)反应、免疫抑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大效应。
首先,应激时交感肾上腺系统被激活从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儿茶酚胺类物质等APHs;其次, APHs可影响神经递质(5HT、NE和DA)的代谢进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第三,APHs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张力而影响下丘脑一垂体轴、肾上腺髓质和胰岛素的分泌,最终导致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8],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和运动性耗氧量增加等现象。
应激作为一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是由外周和中枢多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复杂生化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应激不仅存在积极的适应反应,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果应激持续时间长且程度严重,就可能发展为病理状态的应激反应综合征(Stress-Related Syndrome , SRS)[9],严重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了解应激的机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应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常见应激原
应激原可分为生理型和心理型两类,前者指可直接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的化学物质或其他物理因子,后者通常为某些特定的信息、语言和行为刺激。常见的应激类型主要有:高温冷湿的环境条件、食物缺乏或过量、运输、注射疫苗、分娩、围产期环境条件突变,噪音惊吓及饲养管理不当等。
3应激的影响及机制
关于应激对家禽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家禽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二是对家禽生理机能的损害。 1) 对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应激可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重增加,孵化率降低鸡增重减慢,采食量减少,饲料转化率下降肉仔鸡的生长速度减慢,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等。
另外,应激还可以造成家禽免疫功能低下,易患疾病。 2) 对生理机能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应激会导致体内代谢水平的急剧升高,从而消耗大量的体能物质储备,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另一方面,由于畜禽属于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但应激可导致禽畜体温上升,超过常值,造成热量散发过度,从而加重机体的代谢负担。同时,应激还会使血液重新分布,肌肉血流量减少,引起骨骼肌萎缩退化,进而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应激还可造成畜禽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营养物质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生长迟缓,饲料转化效率低等。
应激能显著地阻碍家禽的生产发育状况,危害家禽的健康水平, 是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了解应激的机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